第221章 祭拜英烈-《世界江山一统志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之所以在君士坦丁堡多留一个援西师,是因为苏伊士运河还没开通,而且西方离国内太远,一旦有个变故,从国内派兵需要很久,所以单独留个师,西方有事可以随时动用。

    国内的9个师不再偏重于边疆,而是均匀分布,如果国内各地出现变故,可以随时动用兵力。如果夷人各路出现情况,也可以从海陆两个方向派出若干师前去支援。

    考虑好人事和部队的去向后,李纯又开始仔细划分新成立的几个路的边界,并定下首府、

    穆庭路在原有基础上向北、向西拓展,加入拜占庭帝国、伊德利斯、阿格拉布,北界为保加利亚中部的巴尔干山脉,然后向西延伸到马其顿北部,一直到亚德里亚海边的小城莱什(今阿尔巴尼亚北部),西边就简单了,囊括整个北非,与罗海路隔着地中海。

    罗海路主要包括欧洲南部,南与穆庭路边界已经划清,北界从西边的卢瓦尔河入海口的南特开始,沿着卢瓦尔河向东延伸到罗纳河上游的第戎,然后向东南方向延伸,在瑞士的伯尔尼接上阿尔卑斯山,再沿着阿尔卑斯山一直向东到维也纳,向东沿着多瑙河走一段,到了布拉迪斯拉发(斯洛伐克首都),沿着其北部的一道山脉往东北方向延伸,然后再沿着喀尔巴阡山向东南延伸,直到多瑙河入海口。

    伏聂路东到乌拉山、乌拉尔河,南到高加索山脉。西界南从多瑙河入海后,开始,向西北沿着喀尔巴阡山走一段,在利沃夫以西往正北方向延伸,基本沿着维斯瓦河与第聂伯河分水岭走,而后向西北延伸到哥尼斯堡(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),再从波罗的海向北,沿着瑞典与芬兰的分界线一直到希腾博(挪威北部小城)。

    法曼路的范围就简单了,南界和东界都定了,北到北冰洋,西到爱尔兰以西海域。

    穆庭路的未来首府,已定在苏伊士运河的北部出口处的通达府(今塞得港),自韩愈去了穆庭路以后,就开始建设,穆庭路暂驻在开罗,待苏伊士运河开通后,再搬到通达府。

    罗海路的首府选在罗纳河入海口以东的小城福斯,此处有一片较大的平原,水源丰富,有港口优势,比其东的马赛城地幅更大,更有条件发展成为大城市。此处位于普罗旺斯地区,在罗纳河入海口,可以称为普纳府。

    伏聂路的首府选在哈尔科夫附近,周围地势平坦,土地肥沃,邻近煤铁资源丰富的顿巴斯地区,而且在规划的亚欧大铁路的沿线上。此处位于顿河流域,结合其名,可以称为哈顿府。

    法曼路的首府选在鹿特丹,此处位于肥沃的西欧平原,在莱茵河入海口附近,港口条件优越,是计划的亚欧铁路的终点。此地位于荷兰,结合其名,可以称为丹荷府。

    几个路的边界和首府定了以后,李纯就将此和人事、军队等方面的总体考虑写成形成一个诏书,让人乘船送给范希朝,让他在亚山城主持处理这些事情,待事情处理完,再返回朝廷。

    待第三波征服行动结束以后,法曼路总督柳公权、伏聂路总督荆春望和罗海路按察使空立山,带着一帮属员到欧洲一带赴任,由于路途遥远,耽搁了较久的时间,期间暂由各个军团实行军管。

    荆春望到达察里津后,将广珠道巡抚的任命诏书交给乌重胤,乌重胤喜出望外,觉得皇上总算没有亏待他,给他一个不错的位置。

    乌重胤花了两三天的时间,将镇胡军一分为二,魏安正带领伏聂师留在察里津,然后跟着荆春望行动。鲁赤明带着冀燕师跟着乌重胤先回国,然后再分开各自到任命的地方。

    柳公权则是带领属员乘船绕过非洲先到安特卫普,然后到达亚琛,谢长林带着镇蕃军也赶到亚琛。谢长林也将剩余的部队一分为二,由于副将马启立牺牲,谢长林留伍潮生带法曼师留在亚琛,自己带着秦陇师到安特卫普乘船回国。

    按察使空立山带着罗海路的属员也是从海路出发,绕过非洲,然后直接到马赛城,宋朝隐也带着部队从南特来到马赛。宋朝隐也将部队分成两半,索凌超带着罗海师留在马赛,邓绍坤带着湘楚师回国去岳州。

    吴元济原来躲宋朝隐来到马赛,没想到宋朝隐又跟到马赛,还升官了,成为罗海路总督,自己则是还没有正式任命,只是要求其带部队先回国,然后再正式任命新职务。

    按照范希朝的暗示,回国要么担任按察使,要么退休任护国将军,朝廷会根据个人意愿再正式任命。吴元济心中有些不服,但是谁让他惹了几次篓子,作战中又死伤了不少人,他也只能认命。

    吴元济留一半人给郁景斌,组成穆庭师,自行前往开罗,自己则和邹元标带着淮扬师乘船回国。

    刘悟的情况和吴元济差不多,也是要等回国再正式任命职务,他将部队分好后,由应欣荣带着援西师留在君士坦丁堡,寇睿林则带着辽桓师跟着刘悟回国。
    第(1/3)页